2022年8月22日,我终于出发支援了。说实话,作为一名志愿者,我真的十分期待也十分开心,从8号晚上我就“叮咚鸡”时刻准备着支援“疫”线。刚入职场的00后第一份工作便是奔赴前线。总以为00后还小,可我已经长大,能够回馈国家、为社会贡献力量了。
我们对口万宁市万城镇,住在万城镇中学的学生宿舍里,尽管住宿条件相对艰苦、伙食也差强人意,但志愿者们积极配合,努力克服了。久违校园让我再次体验中学时期的宿舍、上下铺、长走廊,还有不太大的洗漱台,简易的洗澡房......
今天是8月23日,上午11点,我们第一次执行任务:配合天津医疗队对番村社区矿产公司的居民上门进行核酸采样,一个医护人员配对一名志愿者,志愿者负责扫码登记信息,医护人员负责“捅喉咙”,单管单采。因为第一次上手,在扫描试管条形码以及登记信息时显得有些笨拙,医护人员耐心指导,随着逐渐熟练,很快就配合医护人员完成了我们负责区域的核酸采集任务。海南渔业派出的7名志愿者分头行动,共采集了253人次核酸。
因为番村社区属于高风险地区,所有志愿者都需要穿“大白”防护服。防护装备包括头套、口罩、手套、脚套、面屏以及最外层的“大白”服。防护服的穿脱也不是易事,在正式上岗前,已有医护人员对我们进行了专业的培训,领队陈小慧也带领大家反复练习。在穿防护服时,层层递进,穿到最后一件装备时,已是满头大汗。脱防护服更是一门学问,当我们穿着防护服进入疫区后,身上的装备便有了沾染病毒的可能,所以结束任务离开疫区后,我们要第一时间找到相对空旷的地方,一层层“剥皮”,每脱一件,每动一次,都要用携带的消毒剂进行“七步洗手法”,然后慢慢地将防护服卷起,丢在垃圾袋里。
到达现场采集核酸时已经上午11点,正是太阳最为毒辣的时候。在太阳的直射下,大家都出现了头晕、呼吸困难等症状,天津医疗队更是有医护人员中暑,几近晕倒。林斯宏与他搭档的医护人员工作时间最长,共采集了54个居民的核酸,其他志愿者都已经离开疫区,脱掉了防护服,而他还在坚持着。工作结束,脱掉防护服的林斯宏的裤子都已经彻底湿透,脸上也因为缺氧而泛红。在出发支援之前,我的右手无名指受了伤,指甲盖去医院拔掉了。刚解开绷带,就前往支援了,唯一庆幸的是没有太影响工作,希望我不会成为拖后腿的那个。
下午6点左右,我和领队陈小慧再次出发,前往番村社区的供电所小区进行核酸采集工作,依旧是我们负责扫码登记信息,医护人员负责“捅喉咙”。我共采集核酸40人次,陈小慧共采集核酸47人次。核酸采集过程非常顺利,居民都很配合,还时不时向我们道谢。番村社区的妇女主任林爱娟在接送我时与我闲聊说:“这次疫情来势凶猛,所有人都发动了,如果没有外地的各个医疗队伍,没有你们这些志愿者支援,很难度过这次难关,谢谢你们”。我注意到,林主任的脸上有一道被口罩勒出的印子,脸上也藏不住疲惫的痕迹。
我们一行7人,大家在这彼此关爱,相互帮助着,如果谁有缺少的物资,大家都会“慷慨解囊”,主动拿出自己准备好的用品。在前往工作地方时,因为条件有限,只能乘坐小货车,刘超、林斯宏、孙乐三名帅哥主动让出车内的位置给4名女同志,而他们则坐在货车的敞开式车厢里,“享受”敞篷车的日晒风吹。或许,这就是海南渔业所倡导“一个家庭”理念的真实体现。
短短一天,让我们亲身体验了医护人员、志愿者、防疫工作者有多么辛苦。万城镇的街道天空一如既往的蓝,只是没有了喧嚣与生机,有点心疼。
我盼望长大,任何人都不能代替你成长,不论今天多么的困难,都要坚信:只有回不去的过往,没有到不了的明天。(供稿 杨凯婷)